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些食物都从哪儿来?从风物和饮食出发,吴文化博物馆跨界推出“鲜生博物展”

弘博网 2023-10-07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吴文化博物馆 Author 吴文化博物馆


风物和饮食,是连接在地文化、历史、情感的纽带。千百年来,人们用五感收集信息,感知外部环境,最终形成对特定区域的文化记忆。而吃什么,以及如何吃,更是人类智慧应用和劳动热情的集中体现。




吴风展厅及《吴中风物卷》


吴地地处长江南岸,受太湖滋养,四季丰盈,不仅拥有“水八仙”“太湖莼鲈”“洞庭碧螺春”这样的特色物产,更形成了苏州人“不时不食”的饮食文化。吴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既有反映古人饮食生活的珍贵文物,更有“吴风”展厅对吴地自然山水、草木果蔬、鱼虾虫鸟、工巧匠艺等吴地风貌记忆的集中展示。


当博物馆走出其营造的文化场域,踏入日常生活中,或许,菜市场与生鲜超市,便是在地风物在当下最生动与亲切的体现。


于是,吴文化博物馆与苏州盒马及支付宝联动,尝试通过一场“鲜生博物展”,将博物馆与鲜生店、古物遗珍与现代生活、文化信息与风物特产联结起来,既切实关照当下人的生活,传播吴地文化,也希望带给博物馆观众和苏州市民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。



这是吴文化博物馆与新零售行业的首次联动,也是文博界与鲜生界的跨界趣展。通过制作吴地风物标签、阐释生鲜产品文化信息、展示饮食文化相关文物、联合开发文创食品、运用AR等技术打通线上线下等方式,将博物馆“搬进”了生鲜店。


苏州盒马悠方店




 博物馆与盒马IP形象联动 


追寻古人“食”文化



在盒马餐饮区,吴文化博物馆选择与古代饮食有关的馆藏文物,通过“河马小课堂”的形式将文物信息传递给公众,追寻古人“食”文化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:古人饮食器物·吴文化博物馆馆藏 


此外,在熟食区、蔬菜区、禽肉区等区域,结合生鲜品类特征,选择与场景相匹配的馆藏文物,设计创意视觉,阐释文物用途和相关历史信息。比如零食区的青铜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稷、梁、稻等饭食的器具,而水产区的银槎杯则表现乘槎仙人卧游银河,手中撑起一支鱼竿悠然垂钓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:根据生鲜品类 结合馆藏文物的创意设计吊牌 


溯源食物背后的历史


苏州“水八仙”是哪“八仙”?葡萄从哪里来?熟食是怎么熟的?家猪是怎样炼成的……在蔬菜、水果、熟食和肉类的冷柜上方,吴文化博物馆以四个趣味手绘故事图轴告诉大家答案,逛吃的时候顺便完成了食物背后的历史溯源~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

水果区“葡萄从哪里来”


蔬菜区“水八仙是哪八仙”



肉食区“家猪是怎样炼成的”


熟食区“熟食是怎样熟的”


同时为特色物产重新制作了产品标签,让那些日常所见的吃食多了一份历史,多了一点江南。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:生鲜产品文化标签 


AR技术加持,与文物一起做游戏


此次联动利用支付宝平台的AR技术,在吴文化博物馆支付宝小程序内嵌入“文物搜捕”模块,盒马门店消费者可在店内通过小程序搜捕“在逃文物”,博物馆内参观的观众则可以按照规则“邀请文物参加轰趴”,完成游戏互动,还可以获得相应的专属权益。




时间:2021年12月10日起

地点:苏州盒马悠方店


回顾往期精彩

一本“网红”展览宣传册的诞生

让博物馆文创更加触手可及,近20家博物馆上线抖音“双12”

新展 | “志于道 游于艺”——国博巡展亮相深圳市南山博物馆

指尖启航,“四海通达”VR线上展来啦!

国家文物局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
海域史视野下的海丝主题展览:以南越王博物院“四海通达”展览为例

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海报公布!国际博协第27届大会将在迪拜举办

开放性、现代性、创新性: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重大收获

M+博物馆 香港文化新地标

于无声处遇见光——潍坊市博物馆里的聋哑女孩

广东省博物馆正筹划成立“粤港澳流动博物馆”平台

点击在看,关注行业最新资讯▼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